男,漢族,1998年生於安徽合肥,2022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壁畫系第一工作室(寫實紀念型壁畫工作室),繪畫(壁畫)專業 學士學位,現工作於安徽合肥,日常不斷進行油畫與坦培拉繪畫創作,在寫實題材中探索繪畫的平面造型語言,追求繪畫性與敘事性。
美術簡歷:
2023年12月作品《夜曲》《北麂·那片海》《工薪家庭》入選「以美為媒」-2023年度優秀青年藝術創作成果交流展,並被評選為優秀作品
2023年11月作品《新月》《北麂·那片海》入選“語言的邊界:中國藝術線上展”
2023年11月作品《北麂·那片海》入選無盡之境國際青年藝術家評審展
2023年10月作品《工薪家庭》《北麂·那片海》獲2023HK·CACR香港當代藝術獎銀獎、銅獎
2023年8月作品《北麂·那片海》、《工薪家庭》獲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2023中國視覺藝術年鑑金獎、銀獎,作品將收錄於年度出版品《中國視覺藝術年鑑2022-2023》
2023年5月作品《工薪家庭》、《北麂·那片海》獲北京捌伍藝術獎一等、二等獎
2023年4月作品《北麂·那片海》入選江蘇省綜合美術大展,並被選為優秀作品,展出於淮安美術館
2022年6月作品《新月、背包與燈火》獲得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「青年 榮耀.美育培根鑄魂」全國學生組大賽一等獎
賞析:
譚健聰《工薪家庭》木板油畫 80x80cm
創作自述:
這幅畫是我父母的雙人肖像,背景是我住所樓下的一個場景,但我對這些元素進行的重新搭建,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對站在牆體前的人物寫生。我試圖描繪了我作為一線勞動者的父母,父親是變壓器裝配工人,以前是電焊工,母親是餐廳服務人員。我盡力表現出我對父母的感受,他們這樣的一線勞動者的狀態,和兩人之間的關係。他們的工作勞累繁重日復一日,所以身體並不健康,但同時我在刻畫時不由得把他們畫的很“硬”,這是我對於生活的感受。同時他們兩人,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共同體,互相依靠得以生存,他們兩人給我的感受是很像的。在這張畫面的構圖上其實還是比較單純,雖然還不成熟,但是我還是運用了從西方古典造型中學習到的方式,試圖塑造一種平面化的浮雕感。這種造型方式我認為在現階段與我的作品表現非常契合。同其他作品一樣,我仍在探索畫面的敘事性,發展我自己的形式語言。
譚健聰 《北麂‧那片海》 木板坦培拉 68x30cm
創作自述:
又名《沉默之海》作品取材自2018年和朋友一起去浙江瑞安北麂島的一次短暫旅行,畫面內容是當地風景和我本人的重構所產生。在這次旅行中,我們見到了許多奇異之景,但由於朋友受傷和颱風來襲不得不提前回程。這次旅行後,我因病休學,幾位友人也不同程度地遭遇困境,加之往後幾年的疫情和本身個人生活遇到的重重困難。在2022年我創作了這幅作品,來表現當下我心中對現實的複雜情感。這幅作品我進行了平面化的處理方式,特別注意地面和大海的對比,圖形間的關係,深色寂靜之海和地面形成了兩個區塊,雖然當時是碧海藍天。我試著在尋找一種平面敘事的方式,為此其實畫面兩邊的光影是不一致的。造型方式適當地進行了浮雕感的表現,注重形體的邊緣,這也是我對西方古典美術造型學習的應用。
譚健聰 《警告》油彩畫布 40x40cm 2021
創作自述:
這是在休學返校後的一張作品,我傍晚剛從寫生教室出來,被這一幕鎮住。我當時心情極為消沉,因為身體很差,嚴重影響了我繪畫這一行動,在我咬著牙獨自呆到傍晚,這一層也沒有別人,我一開門便看到了這一幕。奇怪的光線和恰巧這樣擺放的油畫框像是在警告我現在的行為,我當時既沮喪又憤怒,誠然我知道這只是一種投射,但我是個會掙扎的人,我還要把它畫下來。
譚健聰 《新月》木板坦培拉100x80cm
創作自述:
這幅畫繪製時,我對坦培拉繪畫材料的使用還不太熟練,因而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材料和配方進行嘗試。這張作品用了許多稀釋的達瑪樹脂溶液進行罩色,因而作品表面光亮,黑白區域透明度和厚度的不同也營造的和水性材料完全不同的質感。更重要的是我在嘗試發現坦培拉材料雖然繪製過程較為緩慢。但是有極大彈性的,因而不必太過因循守舊只運用古典的流程進行繪畫,而可以根據作者本人進行不斷變化的使用。而內容上這幅畫其實比較單純,適當做了一些形式上的探索,他的主題來源其實是在那段時間因為學業緊張,瑣碎的事情很多,常常要在夜晚進行繪畫。而且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以我自己為主題,即使我本人不太情願,因而我遮住了臉。
譚健聰《夜曲》油彩畫 30x50 cm 2023
創作自述:
這是一張小畫,我常常需要在晚上給學生上課,在休息和課程結束時已經是深夜,而教學大樓外的地鐵建設工地將樹蔭植被和道路商場分開。我看到工人還在施工,電焊和切割的閃光一陣一陣的點亮這片黑暗的區域,形狀奇特,但也極為有限。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張小作品。